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正文

新高考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日期:2016-04-11  浏览次数:

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北京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已经教育部审定,即将向社会公布。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透露,北京市将从2017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学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入学的北京高中生将成为新方案的首批试水者。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2016年第一季度迎来了密集的落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加上上海和浙江两个试验区,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而福建、安徽、四川三省也明确方案将于年内公布。近期公布方案的各省中,北京、山东、湖南等省区市的综合改革方案生效最早,适用于2016级高中新生;而在较晚实施的甘肃、宁夏,新方案也将对2019级新生适用,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上述16省份最迟至六年级的小学生都将赶上本轮改革。

即将投入执行的新高考方案要点、亮点和挑战有哪些?迎接新高考时代,考生又该做出怎样的调整与改变?

2016年,刚刚过去的前3个月,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下的招考新局雏形已现。

在上海、浙江两个试验区率先试点的基础上,一年多考、综合素质评价、文理不分、“3+3”等改革新措施已到了全国铺展的节点。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进入实操阶段。

破除一考定终身

变化挑战一起来

新高考变化多,挑战随之而来。综合梳理分析各省改革方案,记者发现,很多省份的新方案均规定,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学考、选考科目也分别有两次考试机会。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变,这也为学校、学生自主决定学习进度留下了空间。同时,选考科目按比例划等级,按等级赋分,淡化了分分必较的色彩。以浙江省为例,卷面成绩排名前1%的学生折算为100分,共分21个等级,分差为3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海宁市高级中学原校长周彬据此分析:“一年多考可以减轻学生应考的心理压力,同时把备考分散到平时,这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时突击抱佛脚,对平时自律的学生是一个利好。

一年多考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测查的准确性,但对办考机构来说,还有一些挑战需要应对。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考试办公室主任胡向东坦言:“办考机构的压力更大了,在很多县城,只有一两所学校具备高考的硬件标准。学考进入正轨后,承考学校的教学秩序会受到比较大的干扰。此外,考风考纪也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教学副校长沈献章认为,英语和选考科目一科多考的初衷是希望减轻学生的压力,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可能考得越多,学生的负担越重。“只要成绩对招录有参考意义,考生就一定会追求更高的分数,考一门过一门清一门的理想就难以实现。”

“两依据一参考”

操作难度大不大?

《意见》要求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在此次公布的各省方案中,有六省明确提出执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招生要依据高考、学考成绩,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长期以来,评价过于偏重智力这一个方面,综合素质评价意在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这对于德育教育是一个好的出发点。”

根据《意见》,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意见》还特别指出,要规范档案建设,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开始了对在校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但在高校招录中却很难使用。刘海峰认为:“‘可比性’是综合素质评价很困难的一点。你做了家务,我去公益植树,他去调查水污染,没法比。而且,量很大,考生很多的时候,很难进行考核,就可能走样、造假。所以目前的参考意义主要体现在高校的自主招生方面。”

“直接看综合素质评价很难,浙江省‘三位一体’(以学考成绩、高考成绩和学校综合测试成绩按比例综合)的招录办法是一个尝试,虽然学考看合格不合格已经有淡化分数的趋势,但选考还是存在看分数的问题。一般性录取中还是要看分数。”胡向东说。

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真的发挥作用?胡向东认为,普通考试可以划一个分数区间让高校在这个范围内选才。但他表示,这样操作的难度很大,目前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还是自主招生的一个门槛。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以后的招生一定是量化考核与非量化考核的统一,关键是非量化考核需要制度设计。“越是顶尖高校,考试成绩越不应成为主要衡量标准,对普通的群体,成绩、统一的标准反而更重要,因为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但他也坦言,改变之路很漫长,“社会对非量化考核不信任,招生部门也应改变‘完成任务’的心态,潜心研究、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

选科目、选专业

选择的能力必须有?

按照各省新高考方案,文理不分、“3+3”选课成为一个热点现象,学生将有机会从原先分属文理的课程中自主选考。打破文理藩篱后,高校招生专业将直接对学生选考科目提出要求并投放计划。按规定,大学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三门,考生符合一门就能报考。根据浙江省统计,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同时,选任三门都可以报66%的专业,这意味着新方案下考生的选择面比文理分科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选择的机会有了,学生却普遍陷入迷茫。据《钱江晚报》的调查,80%的高一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47%的学生准备平均用力走“全能路线”。对此,周彬认为,以往高考都太强调选拔了,除极优秀的学生有主动性外,其他学生都被动参与。“我们的学生没有选择的能力是一个客观情况,以前的方案剥夺学生的选择权力,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这个情况凸显出来是好事。”

“选科范围交给学校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胡向东说,“例如北大物理系要求的选考科目就是化学,为什么不要求物理呢,因为反正你是要学物理的,把选科放在前面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思考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根据浙江、山东等省的方案,高校招录将实行“专业+学校,专业优先”的方案。刘海峰分析,这客观上将让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的选择,也会给一些专业突出但整体实力不是很强的学校获得优质生源的机会。

周彬说:“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学生冲着专业去读学校,却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究竟是专业还是学校对人的影响更大?大学里转专业大多很难,分到不喜欢的专业荒废学业的情况很多,而学校可以考研、考博的时候再换,更强调专业是一种对责任心的培养。”

沈献章认为:“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学生首选学校,次选专业。‘985’‘211’大学显然要优于其他大学,在这些学校学习发展前途好,就业前景好。好专业必须依托一个好学校才能真正办好。选学校、选专业就像是赶公交车,首先是要赶上这班车,其次才是选座位,不合适还可以换座位。”

秦春华说:“成年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让学生思考很好,但固化就不好了。过于强调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顶尖大学的趋势是淡化专业,事实上,按照专业开展选拔是一种计划式、前工业国家的培养模式,最终会拖累改革。”他认为,专业录取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操作简便,但事实上这与高水平教育的趋势背离。他建议,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

高考招考改革情况一览

● 26省份回归“全国一张卷”

除辽宁、江西、山东自2015年起使用全国卷以外,陕西、湖南等8省份已申请自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至此,2016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将增加到26个。

● 将实行“3+3”模式

浏览各地的招考制度改革方案可以发现,北京、宁夏、河北等省区市依据2014年出台的《意见》中提出的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要求,将逐步完成高考考试科目向“3+3”模式的转化。

“3+3”模式即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外,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学习,然后将必选科目(3项)+选考科目(3项)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对评定学生综合水平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个省份也尤为重视。北京、吉林计划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而山东则表示学生将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六门中选取三门进行考核并计入高考成绩。

● 部分省份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

所谓“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来进行录取。目前,宁夏、河北、上海等地均计划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录政策。

● 多地录取批次将合并

宁夏、河北、广西、江西等提出将合并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广东提出将二本A、B合并为本科二批,上海则将合并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而辽宁将取消一本A、B段,同时合并二本与三本。

● 将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教育部3月31日发布通知,明确2016年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的贫困地区学生将由2015年的5万人增至6万人。宁夏、江西等地表示,要逐步增加农村考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通过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逐步扩大地区专项计划,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省属本科一批的普通高校的长效机制。

●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宁夏、河北、江西等地明确表示会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北京将外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