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与家长常常陷入迷茫,感觉无从下手。而随着时代发展,当下关于专业选择的各类言论也时常影响着大众的判断与思考。在没有真正了解专业的情况下,考生与家长很容易随波逐流,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考生真正入学后却发现,自己所面对的现实和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什么才是“好”专业?怎样才能选到适合自己的“好”专业?考生及家长应当探析专业的本质与内涵,同步了解“专业+院校”模式下各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引导考生遵从内心想法,扬长避短,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专业。在探寻专业内涵的过程中,考生与家长可以从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水平、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配备与专业发展方向四方面着手。专业没有“冷热”区分,更无“好坏”之别。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应局限于某专业在当下是“热门”还是“冷门”,而应当与考生的长期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同时考虑考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以便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考生的好专业。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考生及家长缺乏对专业的足够认知,主要依靠字面意思对专业进行选择和判断,常常望“名”生义,通过发挥个人的主观想象力,自行丰富高等院校及专业的含义,被看似不错的专业名称所迷惑。由此填报的志愿便很有可能与考生及家长所认为的不尽相同,这种简单粗暴的报考方式并不可取。不少高校为了吸引考生及家长眼球,在给专业命名时往往呈现时代感与科技感,凸显出一片繁荣的未来发展前景。部分专业的名称虽然看似高大上,其内在本质却与名称所形容的相差甚远。考生面对繁多的院校与专业,要向内遵从本心,探索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将来想要做什么,更倾向于在哪一领域深耕细作。在剖析专业时,首先应当了解专业到底是什么,其隶属于哪一学科,所报考院校学科的当前状况与发展态势如何;此外,应当了解专业到底学什么,学习课程与研究内容都有哪些,设置了怎样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怎样的培养方案;最后还应当了解未来能做什么,毕业后能在哪些方向继续深造研究,或者从事哪些领域的工作。考生只有真正了解专业是什么,清楚在院校的专业中将学到什么,结合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才能增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清晰精准地选择。考生若想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专业,就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专业本身。在探索专业本质之外,也应当了解高校的真实实力。即使是名称完全相同的两个专业,不同院校呈现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别。例如,同为一门理工科专业,开设这门专业的院校既有理工类院校,也有综合类院校,不同历史背景的高校往往在同一门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中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与要求,教学侧重点也有不同。由此可见,不同高校之间的办学质量与背景同样值得关注。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兴趣是决定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专业就业前景则是决定自身发展的起点和平台。若自身感兴趣专业的就业市场正好火热,则实现自身和市场趋势的完美契合。但大多数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考生自身的兴趣与实际就业前景可能是“诗与远方”的关系,并不完全匹配。这种情况下,考生也不能完全凭借个人兴趣,而不考虑就业“风向标”,还是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兴趣和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1.由内而外,做好职业测评,结合自身兴趣与志向,选择目标行业对应的目标专业,确定希望进入的人才市场。2.查阅目标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报告,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判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3.关注教育部和各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年报,查阅目标高校的就业网站,查询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4.了解当下市场需求,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以上转自招生考试通讯公众号,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